-
科学家在3500米深处发现能量惊人的“最强中微子”
6月25日消息,来自深海的研究机构近日宣布了一项激动人心的发现。位于海底深处的水下观测站“深渊宇宙天体粒子研究”(ARCA)成功观测并记录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亚原子相互作用。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科学家初步判断这种异常现象是由超高能的中微子造成的。2024-06-25 16:36:35 -
嫦娥六号成功完成轨返分离,今日踏上归途,重返地球怀抱
6月25日,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返回之旅上。据央视新闻的最新报道,嫦娥六号探测器经过数月的月球背面探险,已经成功完成了所有既定任务,包括软着陆、采样、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等关键步骤。现在,它正携带着珍贵的月球样本,准备踏上返回地球的旅程。2024-06-25 16:20:36 -
北京大学研发“神经卷轴”:首次实现猕猴全脑尺度神经活动监测
6月25日消息,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近日取得了一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该院的研究团队成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超薄柔性微电极阵列薄膜,这种薄膜通过独特的“卷轴”式绕卷组装工艺,制成了名为“神经卷轴(Neuroscroll)”的神经探针。这一创新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猕猴大脑全深度、高通量神经元活动的记录,为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2024-06-25 15:25:56 -
革命性突破:首个血液供电纳米芯片设备,实现快速健康监测新纪元
6月25日消息,匹兹堡大学与其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革命性的突破,他们成功开发出首个由血液供电的设备来测量血液电导率。这一创新设备为医学监测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预示着未来医疗技术的重大进步。2024-06-25 11:13:40 -
NASA毅力号火星探测器采集的空气样本同样宝贵,不逊于岩石样本
6月25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的毅力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的探索工作再次取得了重要进展。除了采集到珍贵的岩石样本外,科学家们还对探测器所收集的火星大气样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2024-06-25 10:45:35 -
嫦娥六号携月球“土特产”即将抵达,预计今日下午重返地球怀抱
6月25日消息,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官方微博今日发布消息,宣布其最新的任务:地球的朋友们,准备好接收月球快递了嘛?月球土特产正在派送中,地球的小伙伴们请注意查收!2024-06-25 10:22:34 -
NASA与波音明知飞船燃料泄漏仍发射,宇航员滞留国际空间站
6月24日,美国媒体披露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波音公司在明知“星际航线”飞船搭载的火箭存在燃料泄漏问题的情况下,仍然决定将其发射升空。这一决策直接导致了宇航员布奇·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在国际空间站滞留,无法按计划返回地球。2024-06-24 16:39:52 -
中外科学家揭秘5.5亿年前“海绵宝宝”,填补生物演化史1.6亿年空白
6月24日消息,继这一重大古生物发现之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古所)的科学家们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们与全球各地的科研团队保持紧密合作,继续深入研究早期生命的演化过程。2024-06-24 15:25:15 -
李德仁院士:留学德国创纪录,回国贡献高精度遥感技术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的贡献让人难以忘怀。近日,我国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李德仁的学术成就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李德仁院士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留学德国期间创造了至今无人超越的学术纪录。2024-06-24 14:21:37 -
"极地"号破冰调查船交付,单次补给能力支持60人海上生活长达80天
6月24日消息,从央视新闻获悉,备受瞩目的我国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极地”号今日在广州南沙隆重举行命名交付仪式,标志着这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考船正式入列我国的科考船队。据了解,“极地”号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承担起重要的科考任务,为我国的极地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贡献力量。2024-06-24 14:08:49 -
“城市杀手”级小行星本周将近距离飞掠地球,业余望远镜可观测
6月24日消息,天文学家们近日发出警告,一颗具有潜在破坏力的小行星将在本周与地球罕见地近距离接触,其距离将比月球更近。这一消息引起了全球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2024-06-24 14:03:32 -
小行星本周与地球近距离“擦肩而过”,安全掠过未造成威胁
6月24日消息,天文学家今日宣布,一颗足以对地球造成严重破坏的小行星将在本周与地球进行罕见的近距离接触,其距离将比月球更近。然而,经过详细的轨道计算和监控,科学家们确认这颗小行星将安全地掠过地球,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2024-06-24 11:14:05 -
九州云箭携手箭元科技,计划下半年进行火箭海上飞行与溅落回收试验
6月24日消息,昨日(6月23日),我国航天事业再次迎来重要里程碑——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试验的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负责总体设计和研制,火箭的核心动力来源于九州云箭的龙云液氧甲烷发动机。2024-06-24 10:45:11 -
科学家提出木星大红斑形成新理论,挑战传统认知,历史追溯至1831年
自6月22日以来的消息,天文学家们对于木星大红斑的形成时间一直存在着热烈的讨论。传统的天文学共识认为,人类首次观测到木星大红斑的时间是在1665年,这一观点长久以来都被广泛接受。然而,最新的研究却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即大红斑的形成时间只能追溯到1831年。2024-06-22 16:44:44 -
曲率引擎技术的重大突破:星际迷航距离再缩短!
物理学家们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曲率引擎可能的工作模式,这一发现不仅令人兴奋,更为我们理解引力的本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他们指出,相对于星际旅行而言,曲率引擎的理论框架对于深化我们对引力的理解更具价值。2024-06-22 16:12:31